最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日本,也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收获挺多,做了一些总结,也顺便提供一点有用的旅行Tips。和我同去的朋友对二次元、设计相关的东西比较了解,给我讲了不少。另外我在东京还认识两个程序员朋友,以前没见过面,这次刚好约了见面(蹭饭),和他们聊天也知道了不少日本更深入的情况,文章里的部分内容也是从他们这里学到的。文中内容不一定完全对,有不同看法可以评论区留言。
交通
我们在日本玩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靠铁路交通通行。东京地铁非常发达,在快100年前就开始建设地铁了。最复杂的地铁站是新宿,有超过200个出口,几十个站台,十几条地铁线路。这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一个站有三个地铁线路就已经算比较复杂的了。
在国内,铁路可以分为跨城市长距离的高铁、火车(需要提前买票,固定座位),较长距离的城际地铁和市域铁路(和地铁一样可以直接刷卡,非固定座位),以及城市范围内的地铁(通常在城市内部运行,每个城市的地铁单独收费,有自己的地铁卡)。
在日本,这几种铁路是混合在一起的,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例如新干线(相当于我们的高铁)也可以经过普通地铁会经过的铁路,共用站台。同一个线路的列车,也可以分为各站停车的普通线路,和只在部分站台停车的准急列车,以及只在很少几个站台停车的特急列车,并且特急列车有自由席和固定席的区别(固定席需要提前买票)。再例如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差不多每隔十几分钟就有一趟,可以像国内一样买固定席车票,并在指定站台等待指定的车次、在固定的位置乘坐,也可以买自由席(或者是在错过了固定席车次后)随便上一辆同线路的车,在自由席专用车厢里随便找个地方坐。
日本的新干线和国内的高铁在乘坐体验上的对比,有两点很明显。一是新干线的座位空间更大,连着的多个座位,外面的人坐在座位上,里面的人是完全可以走过去的,不需要站起来让。可能日本面积比较小,新干线班次很多,所以并不需要像国内的高铁一样节省空间。另一点是新干线远没有高内高铁开的稳,在国内坐高铁时,头靠座位躺着睡觉完全没压力,但是如果坐新干线,有可能因为突然减速头直接离开座位被吓醒,所以勉强能睡好的办法是趴在小桌板上。我猜测这个区别的一大原因是新干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铁路,有时候会和地铁等线路混用铁轨。
关于乘坐地铁: 日本的地铁不同线路有不同的公司运营,大部分地铁线路都是按颜色标注,和国内类似,比较好找。但是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是JR公司的线路,JR地铁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地铁站,和其他地铁使用的地铁站并不互通,也就是说同站换乘需要先出站,到JR地铁站重新进站(大部分时候需要到地面,也有时候在地下就可以直接换)。其他地铁基本都是按颜色来标注的,但是JR地铁站一般是绿色标志并标注了JR,到了JR站里面则需要根据线路的名字或缩写(例如JY山手线、JS湘南新宿线)来确定方向。乘坐的时候根据Google地图找到对应的站台,再结合发车时间乘坐对应的车次,不同车次可能通向的是不同路线,且有普通、准急、急行的区分,不放心还可以对照站台的屏幕确认,特殊情况车次变更也需要看屏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时候从Google地图并不能看出来一条线路是不是JR地铁,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借助小红书等App来确认一下。
可能是因为修建的太早,东京地铁有很多出口是没有电梯的,需要走楼梯。虽然每个地铁站至少都会有一个给行动不便的人设计的直梯,但是只能到部分出口,到了地面得绕路很远。因此出来玩最好不要带太多行李,要么住在固定位置寄存好,不然会很麻烦。
语言和文字
日本的国际化做的挺不错的。英语交流是比较普及的,由于我对日语的了解仅限很少的几个固定词,大部分时候都是直接用英语来交流的。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服务人员都会英语,并且大部分比我的英语还要流利,有一小部分人的英语会带有比较明显的日语口音,会有点难懂。并且似乎日本的服务人员已经完全习惯了国外游客来玩,只要他们说日语你没什么反应,就会马上改用英文甚至中文来问你,遇到好几个都是台湾人,会直接用中文和我们交流。
虽然日语大部分都听不懂,但是日语的书面文字却很好懂,因为里面有很多其实都是汉字,只是发音不太一样。只要认识汉字,在日本就能看懂80%的日语路牌等各种标志。不过对于那种很复杂的大段文字,以及饭店纯日语的菜单,还是有点难懂,这时候可以用手机App拍照翻译,不少店里也会有英文甚至中文的菜单。
另外就是日本的餐馆,像国内一样的扫码点餐比较少,但是有不少店的门口有自助点餐机器,还有一些店是每个桌子上有点餐机器,基本都可以选择英语,部分会支持中文。怪不得有不少朋友说日本是个社恐友好的国家,点餐很多时候都不用说太多话。
在日本玩了10天,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有了进步,以前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和人英语交流日常,这次已经完全实践上了。有时候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过了一会才突然想到,我这么表达是对的吗?词典翻译了一下确实就是这么说。日语也有所进步,为了找路线把一些地名的日语给记住了,五十音图又复习了一遍。看来学外语真得有语言环境才行。
支付方式
日本不像中国一样移动支付发达。去日本旅游,准备好现金、Visa或MasterCard、Suica西瓜卡、支付宝,基本上可以应对几乎所有场景的支付。关于西瓜卡,iPhone的Wallet可以直接添加西瓜卡,Android机只有日本的机器支持,因为需要FeliCa芯片,没有iPhone就只能买实体卡了,充值要去机器,没有手机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现金支付真的挺麻烦的。即使没有微信支付的时期,国内人民币现金基本上遇到几毛几分钱大家都会直接抹零,而日本的日元支付即使是1日元(相当于5分钱)也会给你准确的算上,所以用现金支付经常就会找给你一大堆不同面额的硬币,1、5、10、50、100、500的都有(日元纸币最小面额1000,更小的面额都是硬币),所以他们的收银台都会有小盘子,现金放到小盘子里,一些收银台甚至还能自动数硬币。自动售货机、行李寄存柜、扭蛋机之类一般只接受特定面额的硬币和纸币,有些老设备也不支持电子支付方式,这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我们想在机场寄存柜寄存行李,旁边的硬币兑换机器又停止工作了,不得不去店里买了两次东西说好话才换到6个100的硬币。出门带一大堆硬币很重也挺难受的。
物价
和香港、欧美等地区一样,日本和大陆有个比较大的不同,就是体力劳动者和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是相对高的,而白领的收入则不像国内有那么大的优势。带来的结果就是,需要人力劳动的商品,价格都不会太便宜,比如吃饭基本上一顿饭人均要花50-150人民币,打车很贵以至于我们都没有实际打过车(也担心语言沟通不方便),酒店需要有前台和保洁所以也不便宜,外卖配送费同样也比较贵不过我没有实际试过。另外地铁也不便宜,差不多起步价就要200日元(约10元人民币),出来玩一天多坐几次地铁就能花个几十上百人民币。而价格不算贵的,比如衣服、租房和买房,相比国内一线城市并不算贵,甚至有些东西还更便宜。
住宿
日本的酒店面积比较小,这个倒也不难理解,毕竟日本本来面积就小,土地相对紧张。比较有意思的是,实际在日本看到的酒店卫生间装修都很统一,都有智能马桶,面积都不大,而在这么小的面积里还是会塞下一个很小的浴缸。
比较让人难受的一点是,大部分酒店都是要到下午3点才能入住(可以提前过去寄存行李),第二天10点或者11点之前就要退房否则可能会罚款,如果想睡懒觉,就一定得订连续多天的酒店。
酒店最好提前预定,否则临时订房间紧张价格可能会涨很多,也更难订到满意的房间,平均每人每天500-1000能订到还不错的酒店。大部分酒店都是差不多的装修风格,服务和卫生都还行,不用太担心,语言只要会英文基本畅通无阻,部分酒店前台会有人能说中文。订酒店我基本都用的国内的飞猪、携程软件,考虑民宿也可以用AirBnb之类软件,我简单看了下,不少民宿老板会讲多国语言,还挺方便的。
还有一点就是大阪等地区住酒店需要额外收宿泊税,而且有可能只收现金,要准备一些零钱备用。
饮食相关
饮食: 根据我有限的经验,日本的基础食物大概有几类,肉类:差不多就是直接煎好加少量调料;生的食物,例如生鱼片、刺身等,还经常会有溏心蛋、温泉蛋或者索性就是全生的鸡蛋,另外还有各种生的蔬菜切成细丝或者做成泥,例如白菜、萝卜、大葱、红姜;主食:最主要是米饭和面条,例如在日本文化中比较有名的乌冬面;其他配菜,比如鸡蛋做成的玉子烧;各种调料酱料,比如番茄酱、酱油酱汁、芝士等。能吃到的日本特色食物基本就是上面这几类基础食物的排列组合。
我的感觉就是,日本的食品安全确实还不错,每种食物的配料都非常少,能吃到比较原始的食物的味道,然后就是几乎所有的食物口味都偏咸,可能因为日本作为海上国家盐不要钱吧。但是在吃了好多天日本食物之后我们终于要崩溃了,找到了几家有一点中式食物的店,吃上了煎饺、炒菜。
冰水: 日本基本所有的餐馆都会提供冰水,一边吃饭一边喝冰水,一开始还挺不适应的,但是吃了几天,发现喝冰水还挺解腻的。
酒文化: 日本的酒文化很普遍,并且大部分餐馆都可以点到含酒精的饮料。年轻人下班后经常参加酒局,可能和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需要发泄有关系,更惨的是,如果是被迫每天参与酒局,那压力就更大了。
“NPC文化”
日本的服务行业打工人,给人感觉很像游戏里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在游戏里,只要玩家经过NPC面前,NPC就会说几句固定的话,无论重复多少次都会一样。而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服务人员也都是给人一种NPC的感觉,有点类似国内的微笑服务,但是要求更夸张,更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
所有店里吃饭买东西,店员在你进店时一定会一边微笑一边说欢迎,结账的时候必定会说“阿里嘎多”表示感谢。逛比较大的店比如药妆店的时候,店员站在店里,如果你看到他们,他们就会说一句“私密马赛”同时点头,意思可能是不好意思挡到你看东西了。新干线所有工作人员穿过车厢,每到车厢的连接处就会转身过来面对这一节车厢的乘客点头表达歉意。环球影城的所有员工,只要一看到游客就会不停的招手,并且说一些日语,我不太懂但是猜测就是祝你玩的开心之类的意思。我们从酒店出门去电梯,保洁人员正在过道收拾东西,和我们说“私密马赛”,我们想起来忘带东西,往回走,又遇到了保洁,他们又说一遍“私密马赛”,压力真大,甚至都不敢和他们对视。。。
更有趣的经历,在京都闲逛的时候,有个比较窄的行人走的路,旁边临时停了两辆车。这要是在国内,虽然路有点窄也没什么影响,反正大家自己看着走就行了。而我和朋友经过的时候,看到有工作人员招手示意我们快过去,还没搞明白为啥就赶紧过去了,然后发现原来是车后面还有几个对向的人要过来,等我们走了工作人员就让对向的人过去。但是这个宽度,其实两个方向的人同时过挤一挤也不是不行啊,被他们搞的和汽车在单车道上会车一样严谨,还得有专人指挥交通。。。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我们从景区出来要等公交车,站台有好几个线路的公交,人比较多需要排队,我们确实是有点不确定应该排哪一队,好在有工作人员问我们,给他看了地图就示意我们排其中一个方向的队伍。我们到了队伍“尾部”,结果又被工作人员提醒再往前走,原来是因为这个队伍太长,中间有个小的交叉路口,所以队伍在这里截断了,要跨过这条路继续排,甚至在队伍的末尾还有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举着个牌子写着“End of line”,简简单单的一个公交站,就有三四个工作人员负责指挥排队。
其他细节
天气: 可能因为是岛国,靠近海边,日本的天气比较多变,一天之内可以下雨然后又晴天多次切换,有点像国内的山区(山上,或者是山很多的云贵川地区)。
风景: 日本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能同时看到樱花、电车、老鹰、大海、铁塔,氛围感拉满,而在国内同时看到这些是很难的。日本的风景随手一拍就给人感觉很日系,而国内很多日系摄影爱好者为了找到比较日系感的场景真的是煞费苦心。值得一提的是樱花树,在日本随处可见,并且都是很大且樱花开的很茂盛的那种。在国内很多人喜欢拍樱花照,要是某个景区有一棵这样的樱花树,底下一定会围上几圈人在排队等拍照。
建筑很新: 日本的很多建筑包括地铁站看着很新,但是有些其实是很早之前建设的,甚至有近百年的历史,质量很好,养护做的也非常好。国内的豆腐渣工程还是太多了,希望后面可以逐渐进步吧。
自动售货机: 在日本随处可见自动售货机,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地铁站里,甚至酒店里,都能找到卖水的售货机。
垃圾桶: 整个日本街道上几乎都没有垃圾桶,只有部分大的地铁站,或者是吃饭的店里、部分便利店里会有垃圾桶。所以出来玩尽量少制造垃圾吧,因为很可能要一直带着一整天回到酒店才能扔掉。日本的街道大部分地区确实和大家说的一样非常干净,但是新宿等地区会稍微脏乱差一点。
药妆店: 在日本能看到很多药妆店,众所周知日本的很多化妆品都很好用,然后药品用料比较足质量控制严苛所以效果也很好,甚至有朋友让我帮忙顺便带点EVE头疼药,说头痛就是吃这个最管用。实际逛的药妆店除了药品化妆品,还有很多吃的和日用品,东西挺全的,另外还看到了中医药专区。有个Tip就是很多药妆店只要消费达到一定门槛(比如5000日元)可以免除10%的消费税,结账的时候提供护照就可以,买到的东西会装进免税袋密封起来,理论上如果在日本直接使用就应该交这个税,如果带回国则过关之前不能拆开袋子,否则有可能会追缴税费。不过实际上我们回国的时候全程都没有人查,只要别买太多基本都没啥问题,可以保留好购物小票备用。
救护车: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待在日本的几天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很多次救护车的声音,感觉好像一直有什么突发状况。
设计细节: 日本很多东西都会有很细节的设计。例如地铁上给站着的乘客提供的拉环,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人用不同的拉环。例如纸杯子,很多都是带纹路的,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隔热防烫。再例如酒店餐厅的凳子,上面会有缺口,可以方便挂一些袋子之类的东西等。有些东西国内可能也有类似的设计,但是普及程度不高所以我没怎么见到,对比下来还是有进步空间。
二次元文化: 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和谷子经济非常丰富,很多二次元IP原本也就是产自日本。很多店都可以买到各种二次元的手办、模型,还有制作精致的娃娃,甚至还可以给娃娃穿衣化妆打扮,到处都能看到扭蛋机,国内也有这些但是没有日本这么发达和丰富。在大阪的环球影城,除了环球影城自身的IP,还会有日本自己的二次元IP,比如哆啦A梦,还有日本环球影城特有的任天堂园区,这也是很多人特地到日本环游影城玩的原因。东京的朋友带我们在新宿逛,每走一段路就会和我们介绍说这地方就是某某动漫场景的取景地,可惜我的二次元浓度不是很高,对于热爱二次元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好逛了。
性观念开放: 在日本,性观念比国内要开放不少,一些普普通通的店里,逛着逛着突然就到了18禁购物区,有成人杂志、动漫等各种商品。在新宿、秋叶原等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牌上一些比较露骨的真人或动漫海报,这要是在国内估计很快就会被要求整改。新宿有合法的红灯区和风俗店,在歌舞伎町Tower门口看到很多年轻女生在马路两边举着各种宣传海报,晚上的时候会看到很多黑人站在路边,感觉像是拉客或是提供一些“特殊服务”的,秋叶原有整栋楼的成人用品店,至于像女仆咖啡店之类尺度比较小的店就更多了。
在日本看到的中国品牌和产品
在日本也看到过不少中国品牌和产品,倍感亲切。例如泡泡玛特,中国的动漫和游戏IP(黑神话悟空等),汉服相关文化产品,安克Anker,名创优品,地铁里看到的广州和中国南方航空广告,大阪街头顺丰快递的广告,杨国福麻辣烫很多人在排队,一些餐厅也会有中式菜,比如煎饺、麻婆豆腐、炒饭,甚至有些比国内吃到的味道还要好。
日本的经济和打工人状况
日本和现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一样,都面临了相同的大难题,就是人口老龄化,生育率很低。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还更严重一些,因为日本的老年人很惜命,会很注重生活健康,再加上社会福利好,老年人看病几乎不花钱,所以有点小毛病都会去看一看,于是普遍比较长寿,这增加了社会养老压力。
政府在这方面倒是也做了各种努力,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学习,日本的年轻人可以休很长时间的产假和陪产假,并且这期间是政府给发工资并免除社保缴纳但又不影响享受社保,对于公司来讲基本上就等于是停薪留职,只是需要一些人员调用上的成本,而不需要承担经济成本,所以公司也不用过于担心。而国内公司则是需要自行承担员工修产假陪产假的工资和社保,对公司造成的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公司招人甚至都会先去了解员工有没有生育的可能然后提前排除掉风险,这样对整个社会的生育和就业环境来讲是不利的。
日本的体力和服务业劳动者收入相对还可以,作为对比,白领可能是相对幸苦的群体。举例来说,以收入比较高的程序员行业来说,考虑到物价差异,日本的程序员相比中国的程序员收入优势并不大,加班也是存在的不过没有国内这么严重,而大多数白领的收入都没有程序员高。日本的白领基本都是穿西装上班,据说日本的职场有比较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工作时间甚至都不可以闲聊无关话题,所以会比较压抑。再考虑到日本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可以想象日本的年轻打工人压力应该不会小。
一点总结
日本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点,其中一些点我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香港也感受到了。
在日本能看到更多具有设计感的设施和商品,可能是因为版权保护做得好,而国内抄袭现象太过严重,设计师生存难度更大,版权法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有所强调。有更加丰富细腻的二次元等文化产品。大型的购物场所产品(特别是奢侈品)非常全,并且不担心假货。日本的自然环境保护方面也做的不错,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可以发现日本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风景好的摄影拍照场地很多,从密度上来讲比国内丰富不少。日本对一些知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的比较好,例如有一些东西一开始其实是来自中国,但是却在日本发扬光大了,比如樱花、中药都是如此。
我的感觉是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早些年还处在摆脱贫困的阶段,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实用性第一,意识也没有跟上,直到近些年经济越来越好,才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例如设计、文化、艺术、兴趣爱好等这些并不是生存必需品的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日本行程规划
附上日本行程规划作为参考,下面的图片来自小红书,保留了原作者水印。
一般第一次去日本最主要的会去的就是东京和大阪,推荐下路线:
- 第一天出发到东京成田机场后直接住在机场。日本东京时间比国内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到达时可能比较晚,住机场附近就不用赶时间,先熟悉下环境。
- 第二天到东京市区,考虑到只有连续住同一个地方才不用每天在10-11点前早起退房搬行李,可以在JR地铁山手线(相当于东京的一环)上找个固定地方住。记得一定提前订,不然要么价格变贵,要么订不到这种连续多天的房间。我们实际住在新宿,新宿交通很方便,毕竟是东京最大的地铁站之一,但是因为没经验没能订到价格合适的连续酒店,换酒店搬行李还是有点累的。
- 东京和周边能玩的地方比较多,热门地点可以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实际在东京玩了3天,每天都要暴走,体力有点跟不上。
- 除了东京城市的繁华,东京周边的郊区风景也很值得一看。可以留一天时间东京出发当日往返去镰仓,镰仓靠近海边风景非常不错,有《灌篮高手》动漫的经典取景地镰仓高校前站。伊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新海诚《你的名字》里巨大环形火山口的取景地。我们实际去的是镰仓。
- 在东京的最后一天,可以把行李寄存在地铁站的寄存柜,玩一天然后晚上坐新干线去大阪。这个方式适合晚睡晚起的人,如果能早起也可以一早出发去大阪。
- 大阪可以住在地铁大阪环状线沿线,大阪市区简单逛逛,花一天时间去环球影城,再花1-2天时间当日往返奈良、京都。
- 大阪的最后一天去关西机场返程,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顺路逛一下临空城附近的公园和奥特莱斯。
去日本比较热门的季节一个是春天的樱花季,另一个是秋天的枫叶季节,每年具体的时间和国内不太一样,可以参考小红书,会有不少人发帖更新近况。不过热门季节机票和酒店的价格也会贵不少,提前预订、避开节假日会节省一点。飞机最常见、相对便宜且足够安全的是廉航春秋航空,需要注意行李托运额度问题,有必要最好提前额外买。
最后就是关于富士山。富士山作为日本的地标,值得一看。但是和国内雪山一样,想看到富士山其实很需要天气好,山上云雾很多天气多变,非常看缘分。往返日本的飞机如果是白天且云雾少,有机会看到富士山。在东京市区高的地方有机会看到一部分富士山,在镰仓也有机会看到相对完整的富士山。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坐在右边靠窗有机会看富士山。
如果想特地近距离去看富士山,推荐两个地方(离得近看到的概率更大,但是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看见,还是需要好天气):
- 河口湖,也是大部分去富士山的人会选择的。河口湖可以东京铁路交通往返,当日往返时间会有点赶可以考虑住一天;也可以东京到河口湖住一晚,再从河口湖直接到大阪;还可以考虑富士山一日游之类旅行团。总的来说河口湖位置相对偏远,坐车相对复杂,自由行特别是带着行李会比较累。
- 静冈市清水区,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富士山,清水是动漫樱桃小丸子的故乡,相对比较小众,人比较少,没有大城市那么繁华。交通相比河口湖有优势,因为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刚好会经过静冈,不像去河口湖需要特地绕路。
不过很遗憾的是,因为天气、飞机晚点、时间精力等各种原因,我们去日本的这些天,没有特地去看富士山的行程,又刚好完美错过了每个远处看到富士山的机会,只能说“下次一定”。